《食品科學》教學大綱
醫學技術專業
四川大學華西公共學院
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編200511029
一、課程基本信息
課程名稱:食品科學(FOOD SCIENCE)
課程號(代碼):50403945
課程類別:專業課
學時:70
學分:4.5
二、教學目的及要求
食品科學是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、化學和生物化學性質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門學問。是醫學技術專業醫學營養方向學生必修的考試課程。本課程通過課堂講授、文獻資料討論、實習和自學等方式進行教學。要求學生掌握食品中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加工特性,食品各類保藏技術的原理以及各類食品原料學特征,為今后從事臨床營養、公共營養以及食品營養工作奠定基礎。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,重視學生自學能力、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,適當介紹本學科的發展新動態。
三、教學內容:(下劃雙線示掌握內容,下劃單線示熟悉內容;句尾的“*”示教學難點)
(一)、基本理論部分
緒論:食品科學簡介、食品的定義及分類、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
第一章 碳水化物的加工性質
碳水化物的種類及化學結構。單、雙糖的物理特性:甜度、溶解度(波美度、白利度概念)、結晶性質、吸濕性和保濕性、滲透壓力、粘度、冰點降低;單、雙糖的化學特性:水解反應(轉化糖)、異構化(葡糖漿)、酯化、褐變反應、焦糖化反應等。淀粉的物理特性:淀粉的結構(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*)、淀粉顆粒的大小、形狀、晶體結構。淀粉的化學特性:淀粉的呈色反應、水解反應(糊精、淀粉糖漿、DE值)、淀粉糊化和淀粉老化的概念、本質*、影響因素及防止老化方法、淀粉在食品中的應用。膳食纖維的加工特性:不同種類膳食纖維的化學結構、常用膳食纖維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
第二章 蛋白質的加工性質
蛋白質的分類:按化學組成和溶解度分類、按蛋白質分子形狀分類。蛋白質的理化特性:水合性質、溶解度、膠凝作用*、乳化性質*、發泡性* 。 植物蛋白質:面筋*、大米蛋白質、玉米蛋白質、大豆蛋白質。 動物蛋白質:肌肉蛋白質、膠原和明膠、乳蛋白質。
第三章
脂肪的加工性質
脂肪的物理特性與結構的關系:色澤和氣味、熔點和沸點、粘度、折光指數、濁點和冷凍試驗、煙點和加熱試驗、固體脂肪指數*。油脂特點的表示方法:
皂化值、酸價、碘值、過氧化值。油脂的工藝學特點:提。▔赫シ、熬煉法、浸出法、水代法、離心法)、精煉(除雜、脫膠、脫酸、脫色、脫臭、脫蠟)和改良(冬化、氫化)。食用油脂在貯存和加工中的變化:油脂的水解、油脂的氧化酸敗、油脂在高溫下的變化(化學變化*、品質變化*)。食用油脂制品的特點:烹飪油、煎炸油、色拉油、起酥油、人造奶油。
第四章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加工性質
常見幾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。食品中維生素在貯存和加工中的損失*。維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。食品中礦物質分類及其存在形式、酸性食品與堿性食品定義。食品中的礦物質對食品性狀的影響。
第五章
食品質量構成及感官評價
食品的質量要素: 食品感官性狀與食品質量的關系。 食品中的呈味物質:酸味和酸味物質、甜味和甜味物質、苦味和苦味物質、咸味和咸味物質、辣味和辣味物質、鮮味和鮮味物質、澀味和澀味物質。
食品中的呈色物質:食品天然色素的分類及結構特點*(植物性食物的顏色、動物性食物的顏色)、褐變作用(酶褐變、非酶褐變)。食品中的呈香物質:植物性食品的氣味成分、動物性食品的氣味成分、加工食品的香氣成分。
食品附加質量的概念 。食品的附加質量的包裝質量、方便性、信息性(食品標簽內容)、文化性、合理性與經濟性。食品感官評價的條件:人員的篩選與訓練,環境條件,樣品的制備。食品感官評價的方法:差別檢驗*、標度和類別檢驗、分析或描述性檢驗。食品感官評價的應用:市場調查、新食品開發、食品生產的質量控制。
第六章 食品保藏理論基礎
食品變質的主要原因 ,食品保藏中的品質變化。
食品干燥保藏:食品中水分存在狀態,食品中水分與微生物的關系:水分活度Aw的定義、等溫吸濕曲線*,干燥保藏的基本原理:Aw對微生物的影響、Aw對酶活力的影響、Aw對非酶褐變的影響,水分活度對食品營養素和色香味變化速度的影響,食品干制過程的特性:干燥曲線、干燥速率曲線、食品溫度曲線,食品干制過程中物理及化學變化, 食品干制前的預處理、干制品的貯藏與復水。
食品低溫保藏 : 冷藏、保藏的定義,低溫保藏原理:低溫對酶活性的影響、Q10的概念*;低溫對微生物的影響,食品凍結:凍結點、冰晶的形成、最大冰晶生成帶,凍結速度與冰晶分布的關系及對食品品質的影響*,食品在低溫保藏時的品質變化:水分蒸發、冷害、食品干耗、變色、微生物增殖,食品凍結方法及前處理,凍結食品的解凍規律及方法
高溫與食品保藏:熱保藏程度:滅菌、商業無菌、巴氏殺菌、熱燙,微生物的抗熱性表示:對數死亡法則,熱致死曲線*、D值、Z值、F值,食品中熱傳遞方式:傳導、對流、食品中的冷點,食品組分的保護作用,殺菌條件的計算和驗證,食品包裝前或包裝后的熱處理。
食品腌制與煙熏:食品鹽制和糖制的基本原理,腌制劑的防腐作用, 腌制對微生物的影響*,食品鹽制方法、食品腌制過程中的變化, 食品煙熏的作用及機理,食品煙熏的方法及裝置。
食品發酵保存:發酵的概念 ,發酵對食品品質的影響,食品發酵中微生物的利用,控制食品發酵的因素*, 酶的性質和食品加工, 酶在食品生產中的應用。
輻照與食品保藏:電離輻射、輻射源和輻射單位,劑量決定因素:食品的耐受力、微生物的耐受力、酶的耐受力、費用,輻射食品的安全性和衛生性。
第七章
食品種類及加工
稻谷的物理結構與化學組成,常見米的異同:秈米、粳米、糯米的性狀及品質*,小麥籽粒物理結構與化學組成,不同種類和用途的小麥粉的特點,常見谷物制品的加工。
大豆的基本生物學特征,大豆蛋白制品的特點:大豆粉、濃縮大豆蛋白、分離大豆蛋白、組織化大豆蛋白*, 大豆蛋白制品的應用:在肉制品中的應用、在焙烤食品中的應用、在飲料中的應用、在其它食品中的應用,傳統豆制品的加工
,花生及其它油料類。
肉的形態結構 ,肉的主要物理性狀與加工中的變化* ,肉的化學組成與加工中的變化,肉制品加工原則,肉制品的原料選擇,肉制品分類。
禽肉的形態特點與成分 ,禽肉宰殺后的變化貯存* ,幾種常見家禽及其特點,蛋類的構造和成分
, 蛋類的加工。
海洋品的定義及分類,海產品的化學組成,魚類的腐敗因素及防腐方法*,魚的貯存與加工制品5.貝殼類的化學組成特點,水產植物的化學組成特點,魚蝦類鮮度的判定。
原料乳驗收及預處理,市售乳的加工(乳類的殺菌與滅菌種類),其他乳制品(煉乳、乳粉、奶油、干酪)的加工及營養特點,發酵乳的營養特點及加工(發酵劑的種類)。
果蔬的分類及化學組成特點,果蔬加工的基本知識 ,果蔬速凍制品及干制品,果蔬糖制,果蔬腌制 、果蔬罐藏 ,果蔬汁,果醋,果酒。
(二)、基本技能部分
1.碳水化合物的加工特性(漿皮糕點類的制作):原料的要求、制作工藝,餡料的炒制要求,焙烤中的溫度變化規律、色澤變化原理及控制。
2.食品感官評價:基本味感(甜、酸、苦、咸味)的閾值和感官鑒別、差別檢驗的方法、“A”與非“A”鑒別法,樣品的排序原則。
3.食品發酵保藏原理——酸奶的制作:發酵菌種的選擇要求、加工工藝、關鍵步驟、產品的后熟、產品的保藏、產品的感官評價
4.水果類食品加工(果醬的制作):原料選擇的原則,加工工藝,可溶性固形物的測定,折光儀的使用方法。
(三)、教學實時數分配
食品科學總學時70學時,講習比例為3:1
基本理論部分共講54學時
學時 |
課堂實習部分共實習16學時 學時 |
緒論、碳水化物的加工性質
3 |
漿皮類糕點的制作
4 |
蛋白質的加工性質
3 |
食品基本味感評價
4 |
脂肪的加工性質
3 |
發酵食品酸奶的制作
4 |
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加工性質 3 |
水果類加工——果醬的制作 4 |
食品質量構成及感官評價
7 |
|
食品保藏理論基礎
15 |
|
各類食品及加工特性
24 |
|
四、教材
陰文婭,曾凡坤主編:醫學技術/營養與膳食專業講義 《食品科學》,2001
五、主要參考資料
Norman N.potter,Joseph H.Hontchkiss ,《Food Science》,The AVI Publishing Company,Inc.
趙晉府主編:《食品技術原理》,中國輕工業出版社,2002
李里特主編:《食品原料學》,中國輕工業出版社,2002
六、成績評定
理論考核、實踐考核成績所占比例為70%和30%